在美食的世界里,有一种独特的刺激,一种能点燃味蕾的火焰,那就是辣!麻辣小龙虾、水煮鱼、麻辣香锅让很多喜欢吃辣的小伙伴“欲罢不能”,痛并快乐着!
辣味的本质源于辣椒中的辣素,其中最为主要的成分就是辣椒素(Capsaicin),它是一种脂溶性的化合物,主要分布在辣椒的内部组织,尤其是籽、膜和边缘。当我们食用辣椒时,辣椒素会与食物一同进入口腔,与口腔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发生作用,引发强烈的辣味感觉。
辣椒素不仅是美食调味的主角,更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化学奇迹。这一独特的化合物不仅为食物增色添味,更是触发了我们口腔中的独特感觉,将食物的品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。
为什么“辣不是味觉而是痛觉”?
味觉指的是味蕾受到直接化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。我们味蕾上存在的味觉细胞,感受到味道的刺激和嗅觉细胞产生的刺激一起传送到大脑,并在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了味觉。
而“辣”实际上是一种与痛觉有关的感觉。辣味的感觉主要是由辣椒素与感觉神经元受体结合,激活神经末梢,发送了一系列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,产生了我们所熟知的辣味感觉。更通俗的说不管是舌头还是身体的其他器官,只要有神经能感觉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,所以说“辣”不是一种味觉,而是一种痛觉了。
为什么吃辣会上瘾呢?
1.生理层面:辣椒中的辣素,特别是Capsaicin,能够刺激神经末梢,释放一系列生理反应,如加速心率、增加呼吸频率等。这些生理反应会引起身体的一种兴奋状态,让人感到愉悦和兴奋。
2.化学因素:辣椒素进入体内后,能够促使大脑释放多巴胺,这是一种与愉悦感和奖励感相关的神经递质。多巴胺的释放与上瘾行为密切相关,因此吃辣可能引起一种愉悦感,使人想要重复这种感觉。
3.心理因素:与食物的味道和口感相关的心理因素也是影响上瘾的重要因素。辣味给人带来的挑战感和刺激感可能成为一种心理上的满足,使人愿意不断寻找这种刺激。
4.文化因素:在一些文化中,辣味被视为美食的一部分,吃辣被认为是一种勇敢和豁达的表现。这种文化氛围可能使人对吃辣产生积极的情感,从而促使其反复追求这种经历。
吃辣有哪些益处?
辣味之所以在饮食文化中备受热爱,不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风味和火辣的魅力,还有一系列有益健康的效果:
1.促进新陈代谢:辣椒中的辣素能够增加体温,激发新陈代谢,有助于身体燃烧更多的热量。这一特性对于一些想要控制体重的人群可能是有利的。
2.提高食欲:辣味能够刺激口腔和胃黏膜,增加食欲。对于一些食欲不佳的人来说,适量的辣味可以提振食欲,促使进食。
3.抗氧化作用:辣椒中的辣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,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,减缓衰老过程,维护细胞健康。
4.降低血压:一些研究表明,辣椒中的辣素可能有助于扩张血管,降低血压,对心血管健康有益。
5.提升心情:吃辣食品时,大脑会释放一些神经递质,如多巴胺,这些物质与愉悦感和幸福感有关,因此辣味食物有时被认为具有提升心情的作用。
6.抗炎和抗菌:辣椒中的辣素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,对于预防一些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。
过度摄入辣椒可能导致一些不适和健康问题,特别是对于一些人群来说。1.胃肠不适:辣椒中的辣素刺激胃黏膜,可能导致胃肠不适,包括灼热感、胃痛、恶心等症状。对于本来就有胃肠道问题的人,如溃疡患者,辣椒可能加重症状。
2.消化问题:过量的辣椒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,引发腹泻或加重已有的消化问题。
3.口腔问题:辣椒会刺激口腔黏膜,可能导致口腔溃疡或口腔炎。
4.过敏反应:一些人可能对辣椒过敏,出现过敏反应,包括皮肤瘙痒、红斑、呼吸急促等症状。
5.心脏病患者慎食:辣椒可能引起心率加快,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,因此有心脏问题的人慎食。
6.影响睡眠:过度摄入辣椒可能导致体温升高,影响睡眠质量。
7.对婴儿影响:孕妇过度摄入辣椒,特别是孕晚期,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。同时,母乳喂养期间,辣椒成分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。
要注意的是,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对辣椒的敏感程度也各异。因此,个体差异需要考虑在内,如果有任何不适,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。辣椒作为调味品,适量食用在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。
如何有效解辣?
1.牛奶或酸奶:文章前面提过辣椒素是一种脂溶性化合物,因此乳脂肪可以中和辣椒素,减轻辣感。喝牛奶或者在口中含牛奶都是有效的方法。
2.淡淡的糖水:家中可能不会随时有酸奶,可以用大量水或淡淡的糖水漱口,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辣感。
3.喝点醋,辣椒素是碱性的,大家都知道酸和碱是可以中和的,醋中和了辣椒中的部分辣椒碱,就能够解辣了。如果你不能吞下醋中那种酸酸的味道,在口中含一会儿再吐掉也是可以的。
4.淀粉类食物:米饭、面包、面条等淀粉类食物有助于吸附和分解辣椒素,减轻辣感。
参考文献:
[1]乔立娟,赵帮宏,宗义湘等.我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、趋势及对策[J/OL].中国蔬菜:1-7[2023-12-04].https://doi.org/10.19928/j.cnki.1000-6346.2023.1032.
[2]惠红,廖苓滟,张仁军等.中国人口味会越来越辣吗——地方菜传播力与外来地方菜多样性研究[J/OL].四川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24(01):120-126[2023-12-
[3]王馨瑶,陈梦娟,肖何等.辣椒素生物活性及其递送系统研究进展[J/OL].食品科学:1-14[2023-12-04].http://kns.cnki.net/kcms/detail/11.2206.TS.20230511.1041.014.html.
[4]许佳隽,刘黄鑫,侯爱香.辣椒素与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进展[J].农产品加工,2022(23):81-86+91.DOI:10.16693/j.cnki.1671-9646(X).2022.12.019.
[5]骆春梅. 温度及辣椒素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效应研究[D].遵义医科大学,2023.DOI:10.27680/d.cnki.gzyyc.2022.000288.
作者:小卷不是卷
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
编辑:wnkw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