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370年,魏武侯薨逝。
他在世期间四处树敌,虽然让魏国独霸中原,但是也让魏国处于不利的发展环境。最关键的是他去世前没有确立太子,这也让魏国陷入内乱之中。
1.内乱夺位
本来按照嫡长制,嫡长子魏罃的太子身份应该早就确立下来。
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,魏武侯为了保证魏国能够持续下去,所以更多看重的是谁更有能力,就如当初的赵鞅和智申选择赵毋恤和智瑶,所以一直在考察两个儿子。
结果没想到自己会突然去世,太子自然也就没有办法确立,于是他的大儿子魏罃和二儿子魏缓开始争夺君位,引起魏国内乱。
在公叔痤的支持下,魏罃据有邺城和上党,在这次争夺中占据上风,遂自立为君,是为魏惠王。
魏缓一看自己处于下风,赶忙逃出魏国前往赵国避难。他在公孙欣的帮助下说服了赵国和韩国帮助他打败魏罃,夺回魏国君位。
此时的韩赵魏早已不复魏文侯时期的亲密,在魏武侯时期就因为利益斗争不断,所以韩、赵两国就联合进攻魏国。
最终赵、韩两国攻克了魏国城邑葵,并在浊泽大败魏军,魏罃也被围困。就在这关键时刻,韩赵两国却因为对魏国如何处置产生了分歧,两国联盟破裂,让魏罃找到机会脱困。
魏缓出逃到邯郸,准备寻找机会再次作乱。这次魏国先发制人,魏惠王派出军队攻打赵国,在平阳击败了赵军 ,杀死了魏缓,从而巩固了自己的君位。
魏惠王为了报复韩、赵两国,又派出军队先后在马陵与怀分别打败韩军与赵军。虽然魏惠王出了口恶气,但是魏国却陷入了四面皆敌的境地。
2.四处交战
魏惠王在位期间,与四周的国家都进行了交战,直至魏国的实力开始走向没落。他刚继位时就面临着齐、秦两国的威胁。
公元前368年,齐国派田寿伐魏包围观城,魏不得已献观求和。 两年后,魏惠王与韩懿侯在宅阳会盟,并在武堵筑城共同抗击秦国,结果被秦国打败。
秦献公先在洛阴打败韩魏联军,后来又先后在石门、少梁大败魏军,幸亏赵国及时出师救魏,秦国才退兵。
公元前362年,魏和韩、赵之间因利益冲突发生大战,公叔痤在浍水北岸大败韩、赵联军,夺取赵国的皮牢。
同年,秦国又趁机攻打魏国的少梁,大败魏军并俘虏了魏将公孙痤,攻取了庞城,这次胜利对秦国意义重大,为秦国赢取了变法时间。
此外,魏国因为赵国攻打卫国,魏惠王派出庞涓围攻赵国邯郸。
赵国紧急向齐国求援,齐威王派出两路大军,田忌采用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,并示敌以弱,最终在桂陵大败魏军,俘虏庞涓。
桂陵之战,魏军没有伤筋动骨,魏惠王又调用了韩国军队,在襄陵打败了齐、宋、卫的联军,齐国不得已请楚将景舍向魏说和。
魏惠王又与赵国结盟,并归还其国都邯郸,然后掉头收拾趁虚而入的秦国,最后在彤地与秦孝公修好。
公元前342年,因为韩国拒绝参与逢泽之会,反而投靠齐国引起魏惠王的不满。魏惠王便任命穰疵为将进攻韩的南梁,韩向齐求救。
齐威王采取臣子的建议,一边表示愿意救援,一边迟迟不出兵,以消耗韩魏两国的有生力量。直到两国打得差不多,齐国才派出大军。
田忌采纳孙膑的减灶之计,诱使魏军以少数精锐轻装部队兼程追赶,直到在马陵遭到齐军的埋伏,庞涓自杀,魏太子申被俘虏。
公元前340年,秦孝公任命商鞅为主将攻打魏国,魏惠王任命公子卬为主将迎战。商鞅将公子卬诱骗到秦军大营,随后秦军进攻魏军,魏军因此大败,公子卬被俘虏。
自此魏国元气大伤,霸权陨落,在大国间处于被支配地位。
3.结束
魏国自夺取河西之地之后的整体战略就在中原地区,可能是因为看不上秦国蛮夷之地,也或许是畏惧秦军凶狠,总之魏国的失败在于其战略的失败。
如果说是看不上秦国蛮夷之地,可前一个蛮夷之地楚国已经是世界大国,这说明当时的中原人只讲面子不讲实际。
从魏惠王几十年面对的战争来说,魏国之地实在算不上太好。
如果魏国能够坚持拿下秦国,而不是仅被中原富饶之地所诱惑,那么魏国就能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,说不定历史就会改变。
秦国赵国魏惠王魏国魏军发布于:山东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